当前位置: 主页 > 诗歌 > 古词风韵 >

⭐春日忆李白

最近网络热点文章💠《春日忆李白》,很多网友都想阅读✨春日忆李白的详细内容,芒果文学(www.mangowenxue.com)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,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。

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。

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

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

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...

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,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。

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,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。

如今,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,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,天各一方,只能遥相思念。

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,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?

⑴不群:不平凡,高出于同辈。这句说明上句,思不群故诗无敌。

⑵庾开府:指庾信。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(司马、司徒、司空),世称庾开府。

⑶俊逸:一作“豪迈”。鲍参军:指鲍照。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,世称鲍参军。

⑷渭北:渭水北岸,借指长安(今陕西西安)一带,当时杜甫在此地。

⑸江东: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,当时李白在此地。

⑹论文:即论诗。六朝以来,通称诗为文。细论文:一作“话斯文”。

杜甫同李白的友谊,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。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,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。开头四句,一气贯注,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。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。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,是说他之所以“诗无敌”,就在于他思想情趣,卓异不凡,因而写出的诗,出尘拔俗,无人可比。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,像鲍照那样俊逸。庾信、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。这四句,笔力峻拔,热情洋溢,首联的“也”、“然”两个语助词,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,又加重了“诗无敌”、“思不群”的分量。

 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,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,总是赞扬备至。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,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。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,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。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,赞诗亦即忆人。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,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,自然地加以补明。这样处理,不但简洁,还可避免平铺直叙,而使诗意前后勾联,曲折变化。

  表面看来,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。“渭北”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;“江东”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。“春天树”和“日暮云”都只是平实叙出,未作任何修饰描绘。分开来看,两句都很一般,并没什么奇特之处。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,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。也就是说,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,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;而作者遥望南天,惟见天边的云彩,李白翘首北国,惟见远处的树色,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,好像“春树”、“暮云”,也带着深重的离情。两句诗,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。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,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,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。这两句,看似平淡,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;语言非常朴素,含蕴却极丰富,是历来传颂的名句。《杜臆》引王慎中语誉为“淡中之工”,极为赞赏。

 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,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:“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,像过去那样,把酒论诗啊!”把酒论诗,这是作者最难忘怀、最为向往的事,以此作结,正与诗的开头呼应。说“重与”,是说过去曾经如此,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,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。用“何时”作诘问语气,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,使结尾余意不尽,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。

  清代浦起龙说:“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。”(《读杜心解》)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。全诗以赞诗起,以“论文”结,由诗转到人,由人又回到诗,转折过接,极其自然,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“忆”字,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,结合得水乳交融。以景寓情的手法,更是出神入化,把作者的思念之情,写得深厚无比,情韵绵绵。

这首诗是公元746年(唐玄宗天宝五年)或747年(天宝六年)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。公元744年(天宝三年),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,二人十分投机,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,在单父(今山东单县南)以北的汶水上,和诗人高适相逢。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。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,杜甫奔赴长安。到达长安后,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,这首便是其中之一。

发布时间:2019-11-23 09:20

上述文字是💠《春日忆李白》✨的美文内容,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、文学名著、精品散文、诗歌等作品,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。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,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文章阅读

飞来双白鹤

飞来双白鹤,奋翼远凌烟。 俱栖集紫盖,一举背青田。 飏影过伊洛,流声入管弦。 鸣群倒景外,刷羽阆风前。 映海疑浮雪,拂涧泻飞泉。 燕雀宁知去,蜉蝣不识还。 何言别俦侣,从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2-09-16 01:57:14

忆儿时

骄阳似火烧, 河边打猪草。 家中粮已尽, 肚内饥荒闹。 长竿系竹篓, 捉得鱼儿跳。 无以孝父母, 池物做佳肴。...

[古词风韵] - 2019-08-30 04:47:12

越女(《乐府诗集》作《采莲曲》)

越女作桂舟,还将桂为楫。 湖上水渺漫,清江不可涉。 摘取芙蓉花,莫摘芙蓉叶。 将归问夫婿,颜色何如妾。 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...

[古词风韵] - 2019-12-11 19:32:03

中实来人

长江江水武汉游, 中国湖北襄阳留, 襄水之阳襄阳市, 风日好在汗江求; 支水汉江小中游, 襄阳山水城田畴, 小水山缘农地花, 兰绿黄来雅农家; 汉江不大工业事, 闲敲云雨吃锅...

[古词风韵] - 2019-09-09 03:10:30

水调歌头·定王台

雄跨洞庭野,楚望古湘州。 何王台殿,危基百尺自西刘。 尚想霓旌千骑,依约入云歌吹,屈指几经秋。 叹息繁华地,兴废两悠悠。 登临处,乔木老,大江流。 书生报国无地,空白九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1-08-19 00:53:03

别诗

良时不再至,离别在须臾。 屏营衢路侧,执手野踟蹰。 仰视浮云驰,奄忽互相逾。 风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 长当从此别,且复立斯须。 欲因晨风发,送子以贱躯。 嘉会难再遇,三...

[古词风韵] - 2019-12-10 19:24:47

秋颂—诗里埋名,何殇

涅槃树间依他处,菀葶双花洒满天。 寒蛰隳殛凄萧落,榭风夕影冷云残。 雨空楼散银絮,乱空愁,势寻孤芳隐欲消。 雨初歇,释凤阙,草迷烟渚魂似觉。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3-04-03 10:51:47

融春雪

《融春雪》平水韵上平四支五绝 作者 李博雅 白絮化春池 嫩芽结玉枝 花开终有日 泪落始成诗...

[古词风韵] - 2019-08-10 12:13:00

南望

风萧瑟, 北雁南飞; 雁南飞, 独流相思泪; 相思泪, 枫叶飘落成灰; 叶成灰, 他乡谁知谁是谁。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3-03-31 19:31:21

子夜四时歌·自从别欢后

自从别欢后,叹音不绝响。 黄檗向春生,苦心随日长。 自从欢会别后,终日叹息,整日相思。 我的心就像春天蓬勃生长的黄檗树,越来越苦。 黄檗(bò):落叶乔木,树皮入药,味道很苦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3-04-11 18:58:51

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

垂衣临八极,肃穆四门通。 自是无为化,非关辅弼功。 修文招隐伏,尚武殄妖凶。 德炳韶光炽,恩沾雨露浓。 衣冠陪御宴,礼乐盛朝宗。 万寿称觞举,千年信一同。 宋若昭(761年-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2-05-28 19:17:33

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

微风和众草,大叶长圆阴。 晴露珠共合,夕阳花映深。 从来不著水,清净本因心。 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0-08-20 17:20:30

寻戴处士

车马长安道,谁知大隐心。 蛮僧留古镜,蜀客寄新琴。 晒药竹斋暖,捣茶松院深。 思君一相访,残雪似山阴。 皇甫冉,字茂政。约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出生,卒于唐代宗大历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1-12-08 07:15:01

蝶恋花·楼外垂杨千万缕

楼外垂杨千万缕。 欲系青春,少住春还去。 犹自风前飘柳絮。 随春且看归何处。 绿满山川闻杜宇。 便做无情,莫也愁人苦。 把酒送春春不语。 黄昏却下潇潇雨。 朱淑真(约1135~约...

[古词风韵] - 2019-11-30 13:30:06

塞鸿秋·春情

疏星淡月秋千院,愁云恨雨芙蓉面。 伤情燕足留红线,恼人鸾影闲团扇。 兽炉沉水烟,翠沼残花片。 一行写入相思传。 张可久(约1270~1348以后)字小山(一说名伯远,字可久,号小...

[古词风韵] - 2021-05-30 09:36:51

浪淘沙·白浪茫茫与海连

白浪茫茫与海连,平沙浩浩四无边。 暮去朝来淘不住,遂令东海变桑田。 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...

[古词风韵] - 2019-12-01 22:06:23